當中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科技公司大佬正把腳翹在椅子上、抽著雪茄喝著咖啡的時候,Google會表示要進入中國嗎?
兩年前,Google曾表示將再次進入中國引起了一些人的緊張和壓力,互聯(lián)網(wǎng)科技公司大佬們紛紛表態(tài):不怕,希望再次進入殘酷競爭狀態(tài);我們對此已有了充足準備,我們會認真對待等。
卻沒想到,Google繼續(xù)著悄無聲息營造國際版搜索引擎并向世界推廣和穩(wěn)固這種搜索引擎,卻沒想到,至少在中國,當年Google營造的通用國際版因為在中國水土不服從而最終退出中國市場。
我最先是使用Google版搜索引擎來搜索中文資料,用得很順手,網(wǎng)民也大多使用Google并逐漸對Google產(chǎn)生了感情。我最感興趣的是Google在當時中國的多元和寬松環(huán)境下,搜索Google的話,可以看到網(wǎng)絡大V對中國一些做法的批評甚至政治分歧。但是當時的百度根本看不到。我選擇了使用Google。
忽然有一天,公司的年輕男同事因為工作對我說:“使用百度吧,不要用Google,現(xiàn)在年輕人流行百度。”Google也有關于公司本職工作的信息,我沒聽他的話,繼續(xù)使用Google,所謂“三人成虎”,關于已經(jīng)成熟的百度搜索引擎的口碑傳播迅速在公司、在中國大地的年輕人身上傳播開來,但是,仍然有大量的人使用Google,Google在中國的地位不可動搖。
然而,突然有一天,Google宣布退出中國市場,從此,百度成“BAT”等中國巨型公司中的一員。
到了今天,如果Google宣布再次進入中國,那會怎么樣?首先是掌握中國特色,將國際通用版改為本土版,其次是掌握數(shù)據(jù),接手一些中國公司和通過購買的方式購買合法數(shù)據(jù),有了雄厚的資金和大數(shù)據(jù),加上在實踐中日漸成熟的“點擊模型”類,就可以對百度等中國科技公司造成威脅。“BAT”中百度在激烈的競爭中形成的這種條件概率(如果Google進入中國的前提下對百度地位威脅的概率)有多大?
我們來看看Google翻譯,即使在2005年,Google“從中文到英語的翻譯”封閉測試集中,Google的準確率也排在第一名,其次是南加州大學,約翰.霍普金斯.劍橋大學的準確率排在五位。在開放測試集中,Google的準確率排在第一名,中國科學院第二名,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第三名,等等??梢?,從歷史地看和辯證地看,Google在今天的各項技術(shù)也會領先于中國科技公司和百度。
我們需要一個開放繁榮和包容的世界,美國司法部在20世紀90年代末,為了和煙草公司打官司,專門派了一些專家到中國來收集數(shù)據(jù),因為把美國能找到的煙民的數(shù)據(jù)收集起來,統(tǒng)計量似乎還是不夠。